第六百七十四章阿魯溫投降
關燈
小
中
大
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
這一回,可是爽死了常遇春率領的兩萬精兵了,一路是砍瓜切菜般地殺到洛陽城下,殺得元兵大敗。
而洛水南岸的徐達部,見常遇春的人馬在洛水北岸如狼如羊群一般,早就心癢癢了。隨著徐達一聲令下,徐達的大軍幾乎沒有受到元軍的任何幹擾,就完成了北渡洛水的行動。
徐達的大軍一加入,場面更加瘋狂,當日晚間,徐達、常遇春的大軍便將洛陽城給團團圍住了。此時,洛陽城中只有一萬守軍,因為那城外潰逃的托音殘部根本就沒辦法入城。元梁王阿魯溫可不敢隨便打開城門,因為這些潰軍的屁股後面就是如狼似虎的明軍。真要打開城門,他們要是一擁而入,後果就不堪設想了。
再來說說藍玉那邊的情況。
就在常遇春大戰托音之際,托音部下處在最東邊的那個元軍大營,在發現明軍渡河之後,立即是大舉來犯。
面對元軍的進攻,藍玉沈著冷靜,他讓兵士們先是躲在木柵欄、藩籬之後朝著沖過來的元軍射擊,待元軍沖到木柵欄、藩籬跟前之時,長槍兵立即將長槍從柵欄縫隙裏穿過去,戳擊元兵。
元兵雖然氣勢如虹,但由於明軍應對得當,一時也攻不下這個營寨。隨著後續不斷有明軍渡河加入戰鬥,在營寨外攻擊的元軍折騰了一個時辰之後,不得不退回自己大營。
就這樣,雙方大營相隔約五裏,都只是警惕地關註對方的一舉一動,並未再次進行大規模的戰鬥。
徐達、常遇春的大軍將洛陽城團團圍住之後,立即展開騷擾式進攻。所謂的騷擾式進攻,就是小股部隊不斷地佯裝攻城,讓洛陽城上的守軍不得安生。
之所以采取騷擾式進攻,而不采取大規模進攻,主要是為了減少兵士的傷亡。另外,徐達認為,攻占洛陽,應以攻心為上,如果城內的元軍投降,那是最好的結果。
徐達為什麽會有這種想法呢?
洛陽城內可是元廷梁王阿魯溫,他會向城外的明軍投降嗎?
說到這裏,我們要隆重介紹一下這位元梁王阿魯溫。
話說王保保被元順帝削去官職之後,元順帝為什麽讓梁王阿魯溫出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,統領河南的元軍兵馬呢?
要知道,雖然王保保被迫將兵力收縮到山西,但這河南可是他多年經營之地,當時河南的大部分兵力都曾經是王保保的部下,梁王阿魯溫在河南有這個能力能鎮得住局面嗎?
如果阿魯溫能在河南鎮得住局面,那就說明他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強。別的不說,就說王保保率嫡系退守山西之後,河南這個亂局連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都難以鎮住,他阿魯溫何德何能,能搞定這個局面?他要真有這麽厲害,卻怎麽又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呢?
在這裏我要告訴大家的是,當時河南這個亂局,還只有梁王阿魯溫能夠鎮得住。
為什麽這麽說呢?
因為梁王阿魯溫的身份非比尋常,他是察罕帖木兒的父親。察罕帖木兒我們之前介紹過,他是王保保的舅舅呀,也就是在他死後,王保保才統帥了其部隊,成了元廷最大的兩支地方武裝之一。
也就是說,這梁王阿魯溫可是王保保的外公啊!
說到這裏,大家應該明白了吧!為什麽元順帝削去王保保的官職之後,立即讓梁王阿魯溫去主持河南的大局。因為只有梁王阿魯溫出鎮河南,集結重兵於山西的王保保才不會對昔日的領地河南大開殺戒。畢竟那裏的最高軍事及行政長官可是自己的親外公呀!
元順帝讓梁王阿魯溫出鎮河南,就是要讓王保保投鼠忌器。同時,梁王阿魯溫雖然年紀大了些,但行軍打仗還是中規中矩的,有他在河南鎮守,元順帝不相信明軍能這麽快就攻下河南。
但事物的發展往往出乎人們的意料,特別是出乎了元順帝的意料。徐達正是準備利用元順帝、王保保、阿魯溫之間錯綜覆雜的關系,讓梁王阿魯溫投誠。
經過了四月初九一晚上的折騰,洛陽城上的元軍已是疲憊不堪。畢竟城內就一萬守軍,分配到各個城門,就沒有多少了。城外的徐達、常遇春不僅派出多支小股部隊輪流騷擾,還讓兵士將元將托音的人頭給扔上城墻,以此來震懾元軍。
四月初十一大早,徐達讓兵士們在城下喊話,說明軍已攻取了孟津,截斷了他們北歸之路,還是早早打開城門投降,方為明智之舉。
托音授首、孟津被克,洛陽城內的元兵頓時人心惶惶。當然,對於梁王阿魯溫來說,就這麽點兒心戰宣傳攻勢,顯然還不夠。徐達早給梁王阿魯溫寫了一封勸降書,用弓箭射入城上。
城上元兵得此箭書,哪敢耽擱,立即呈送到阿魯溫面前。阿魯溫已是六十多歲的年紀,按說以他的資歷、以他這把年紀,應該是在家享清福的時候了。可沒想到,元順帝與自己外孫王保保扯破臉皮,讓自己來河南替他擦屁股。
阿魯溫本來心裏就有氣,加上明軍偷渡洛水成功,斬殺愛將托音,擊潰城外五萬精兵,一下子就有些急火攻心。昨日夜間,城外的明軍光打雷、不下雨,折騰了一晚上。阿魯溫這個年紀,本來就睡眠不好,經過這麽一折騰,更是一宿都沒怎麽睡著。這會兒天亮起床了,也是十分沒精神。
正在頭昏腦脹之際,兵士們送來了一封箭書,說是城下明軍主帥寫給他的。
阿魯溫本想一把火將這箭書給燒了,但轉念一想,還是看看別人說的是什麽吧!
就這樣,阿魯溫打開了徐達寫給他的勸降書。
徐達在這封勸降書中對阿魯溫表現出相當的尊重,完全沒有一個勝利者對失敗者的那種高傲的態度。徐達大書特書了明帝朱元璋與王保保昔日的友好關系,順帶著把元順帝一頓臭罵。
接著,徐達又替阿魯溫分析了他當前的處境。聲稱明軍已拿下孟津,控制了黃河渡口,切斷了北邊援軍南下救援洛陽的通道。
徐達告訴阿魯溫,如果他還在等待元廷救援洛陽的話,那未免太天真了。明軍已控制了黃河以南的各渡口,如果元廷要救援洛陽,只能寄希望於關中四大軍閥,東出潼關了。關中四大軍閥,都是力求自保之輩,而且與阿魯溫的外孫王保保撕逼兩年了,這個時候怎麽可能東出潼關?
最後,徐達還指出,就算他阿魯溫能僥幸逃脫,回到元大都也必然沒有好果子吃。因為中原腹地被元軍攻克,他這個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。再加上王保保是他親外孫這一層關系,估計元順帝就得拿他開刀,讓他為河南的敗局背鍋。
徐達的這封勸降書雖然不長,但條條理由都切中要害。尤其是文末對於元順帝會讓阿魯溫為河南敗局背鍋一事,是真正說到了阿魯溫的心坎兒裏。
當日下午,阿魯溫便打開城門向徐達投降。
阿魯溫一降,洛陽周邊的其餘元軍殘部就都跟著降了,包括與藍玉大戰了一個時辰的那處元軍大營。
此戰獲得大勝,柳林山功不可沒。常遇春非常高興,直接讓柳林山接替裴德龍,當了自己的親兵隊長。
那裴德龍不當親兵隊長,又幹什麽去了呢?
當然是另有重任,負責帶兵打仗啊!自從傅友德走後,常遇春感覺自己麾下的信得過的硬角色少了些。在一些急難險重任務上,除了藍玉,就沒有其他人能頂得上了。
不得已,常遇春只好讓裴德龍時不時來頂替原先傅友德的角色。裴德龍雖然比起傅友德是遜色不少,但也夠用了。只不過裴德龍可是自己的親兵隊長呀,不能老是派去執行急難險重任務呀!
正是因為這個原因,常遇春又覺得柳林山很不錯,便讓柳林山來當親兵隊長,讓裴德龍去發揮更大的作用。
到了四月十三日,徐達、常遇春的大軍就真正控制了孟津。與此同時,南路的馮國勝、郭興已攻克許昌,鄧愈已拿下南陽。黃河之南的中原大地已盡歸明軍之手。
徐達一面向應天的朱元璋報捷,一面與常遇春商討下一步的行動。
徐達、常遇春二人皆認為,下一步應當擇機北上取大都。但是,大部隊要北上的話,就得防止關中的元軍東襲洛陽、汴梁等地。因此,徐達、常遇春皆認為,應先西取陜州(今河南陜縣)、潼關二地,派一員將領守住潼關,讓關中元軍無法東進。
四月底,經過了十多天的休整,就在徐達、常遇春準備西取陜州、潼關二地之時,應天方面有加急公文傳到洛陽。原來是朱元璋即將親臨汴梁,與諸將商討下一步的大計劃,要求徐達、常遇春在汴梁等候。
君命不可違。徐達、常遇春只得移師汴梁,但是對於西取陜州、潼關二地的計劃,徐達、常遇春並不打算放棄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這一回,可是爽死了常遇春率領的兩萬精兵了,一路是砍瓜切菜般地殺到洛陽城下,殺得元兵大敗。
而洛水南岸的徐達部,見常遇春的人馬在洛水北岸如狼如羊群一般,早就心癢癢了。隨著徐達一聲令下,徐達的大軍幾乎沒有受到元軍的任何幹擾,就完成了北渡洛水的行動。
徐達的大軍一加入,場面更加瘋狂,當日晚間,徐達、常遇春的大軍便將洛陽城給團團圍住了。此時,洛陽城中只有一萬守軍,因為那城外潰逃的托音殘部根本就沒辦法入城。元梁王阿魯溫可不敢隨便打開城門,因為這些潰軍的屁股後面就是如狼似虎的明軍。真要打開城門,他們要是一擁而入,後果就不堪設想了。
再來說說藍玉那邊的情況。
就在常遇春大戰托音之際,托音部下處在最東邊的那個元軍大營,在發現明軍渡河之後,立即是大舉來犯。
面對元軍的進攻,藍玉沈著冷靜,他讓兵士們先是躲在木柵欄、藩籬之後朝著沖過來的元軍射擊,待元軍沖到木柵欄、藩籬跟前之時,長槍兵立即將長槍從柵欄縫隙裏穿過去,戳擊元兵。
元兵雖然氣勢如虹,但由於明軍應對得當,一時也攻不下這個營寨。隨著後續不斷有明軍渡河加入戰鬥,在營寨外攻擊的元軍折騰了一個時辰之後,不得不退回自己大營。
就這樣,雙方大營相隔約五裏,都只是警惕地關註對方的一舉一動,並未再次進行大規模的戰鬥。
徐達、常遇春的大軍將洛陽城團團圍住之後,立即展開騷擾式進攻。所謂的騷擾式進攻,就是小股部隊不斷地佯裝攻城,讓洛陽城上的守軍不得安生。
之所以采取騷擾式進攻,而不采取大規模進攻,主要是為了減少兵士的傷亡。另外,徐達認為,攻占洛陽,應以攻心為上,如果城內的元軍投降,那是最好的結果。
徐達為什麽會有這種想法呢?
洛陽城內可是元廷梁王阿魯溫,他會向城外的明軍投降嗎?
說到這裏,我們要隆重介紹一下這位元梁王阿魯溫。
話說王保保被元順帝削去官職之後,元順帝為什麽讓梁王阿魯溫出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,統領河南的元軍兵馬呢?
要知道,雖然王保保被迫將兵力收縮到山西,但這河南可是他多年經營之地,當時河南的大部分兵力都曾經是王保保的部下,梁王阿魯溫在河南有這個能力能鎮得住局面嗎?
如果阿魯溫能在河南鎮得住局面,那就說明他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強。別的不說,就說王保保率嫡系退守山西之後,河南這個亂局連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都難以鎮住,他阿魯溫何德何能,能搞定這個局面?他要真有這麽厲害,卻怎麽又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呢?
在這裏我要告訴大家的是,當時河南這個亂局,還只有梁王阿魯溫能夠鎮得住。
為什麽這麽說呢?
因為梁王阿魯溫的身份非比尋常,他是察罕帖木兒的父親。察罕帖木兒我們之前介紹過,他是王保保的舅舅呀,也就是在他死後,王保保才統帥了其部隊,成了元廷最大的兩支地方武裝之一。
也就是說,這梁王阿魯溫可是王保保的外公啊!
說到這裏,大家應該明白了吧!為什麽元順帝削去王保保的官職之後,立即讓梁王阿魯溫去主持河南的大局。因為只有梁王阿魯溫出鎮河南,集結重兵於山西的王保保才不會對昔日的領地河南大開殺戒。畢竟那裏的最高軍事及行政長官可是自己的親外公呀!
元順帝讓梁王阿魯溫出鎮河南,就是要讓王保保投鼠忌器。同時,梁王阿魯溫雖然年紀大了些,但行軍打仗還是中規中矩的,有他在河南鎮守,元順帝不相信明軍能這麽快就攻下河南。
但事物的發展往往出乎人們的意料,特別是出乎了元順帝的意料。徐達正是準備利用元順帝、王保保、阿魯溫之間錯綜覆雜的關系,讓梁王阿魯溫投誠。
經過了四月初九一晚上的折騰,洛陽城上的元軍已是疲憊不堪。畢竟城內就一萬守軍,分配到各個城門,就沒有多少了。城外的徐達、常遇春不僅派出多支小股部隊輪流騷擾,還讓兵士將元將托音的人頭給扔上城墻,以此來震懾元軍。
四月初十一大早,徐達讓兵士們在城下喊話,說明軍已攻取了孟津,截斷了他們北歸之路,還是早早打開城門投降,方為明智之舉。
托音授首、孟津被克,洛陽城內的元兵頓時人心惶惶。當然,對於梁王阿魯溫來說,就這麽點兒心戰宣傳攻勢,顯然還不夠。徐達早給梁王阿魯溫寫了一封勸降書,用弓箭射入城上。
城上元兵得此箭書,哪敢耽擱,立即呈送到阿魯溫面前。阿魯溫已是六十多歲的年紀,按說以他的資歷、以他這把年紀,應該是在家享清福的時候了。可沒想到,元順帝與自己外孫王保保扯破臉皮,讓自己來河南替他擦屁股。
阿魯溫本來心裏就有氣,加上明軍偷渡洛水成功,斬殺愛將托音,擊潰城外五萬精兵,一下子就有些急火攻心。昨日夜間,城外的明軍光打雷、不下雨,折騰了一晚上。阿魯溫這個年紀,本來就睡眠不好,經過這麽一折騰,更是一宿都沒怎麽睡著。這會兒天亮起床了,也是十分沒精神。
正在頭昏腦脹之際,兵士們送來了一封箭書,說是城下明軍主帥寫給他的。
阿魯溫本想一把火將這箭書給燒了,但轉念一想,還是看看別人說的是什麽吧!
就這樣,阿魯溫打開了徐達寫給他的勸降書。
徐達在這封勸降書中對阿魯溫表現出相當的尊重,完全沒有一個勝利者對失敗者的那種高傲的態度。徐達大書特書了明帝朱元璋與王保保昔日的友好關系,順帶著把元順帝一頓臭罵。
接著,徐達又替阿魯溫分析了他當前的處境。聲稱明軍已拿下孟津,控制了黃河渡口,切斷了北邊援軍南下救援洛陽的通道。
徐達告訴阿魯溫,如果他還在等待元廷救援洛陽的話,那未免太天真了。明軍已控制了黃河以南的各渡口,如果元廷要救援洛陽,只能寄希望於關中四大軍閥,東出潼關了。關中四大軍閥,都是力求自保之輩,而且與阿魯溫的外孫王保保撕逼兩年了,這個時候怎麽可能東出潼關?
最後,徐達還指出,就算他阿魯溫能僥幸逃脫,回到元大都也必然沒有好果子吃。因為中原腹地被元軍攻克,他這個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。再加上王保保是他親外孫這一層關系,估計元順帝就得拿他開刀,讓他為河南的敗局背鍋。
徐達的這封勸降書雖然不長,但條條理由都切中要害。尤其是文末對於元順帝會讓阿魯溫為河南敗局背鍋一事,是真正說到了阿魯溫的心坎兒裏。
當日下午,阿魯溫便打開城門向徐達投降。
阿魯溫一降,洛陽周邊的其餘元軍殘部就都跟著降了,包括與藍玉大戰了一個時辰的那處元軍大營。
此戰獲得大勝,柳林山功不可沒。常遇春非常高興,直接讓柳林山接替裴德龍,當了自己的親兵隊長。
那裴德龍不當親兵隊長,又幹什麽去了呢?
當然是另有重任,負責帶兵打仗啊!自從傅友德走後,常遇春感覺自己麾下的信得過的硬角色少了些。在一些急難險重任務上,除了藍玉,就沒有其他人能頂得上了。
不得已,常遇春只好讓裴德龍時不時來頂替原先傅友德的角色。裴德龍雖然比起傅友德是遜色不少,但也夠用了。只不過裴德龍可是自己的親兵隊長呀,不能老是派去執行急難險重任務呀!
正是因為這個原因,常遇春又覺得柳林山很不錯,便讓柳林山來當親兵隊長,讓裴德龍去發揮更大的作用。
到了四月十三日,徐達、常遇春的大軍就真正控制了孟津。與此同時,南路的馮國勝、郭興已攻克許昌,鄧愈已拿下南陽。黃河之南的中原大地已盡歸明軍之手。
徐達一面向應天的朱元璋報捷,一面與常遇春商討下一步的行動。
徐達、常遇春二人皆認為,下一步應當擇機北上取大都。但是,大部隊要北上的話,就得防止關中的元軍東襲洛陽、汴梁等地。因此,徐達、常遇春皆認為,應先西取陜州(今河南陜縣)、潼關二地,派一員將領守住潼關,讓關中元軍無法東進。
四月底,經過了十多天的休整,就在徐達、常遇春準備西取陜州、潼關二地之時,應天方面有加急公文傳到洛陽。原來是朱元璋即將親臨汴梁,與諸將商討下一步的大計劃,要求徐達、常遇春在汴梁等候。
君命不可違。徐達、常遇春只得移師汴梁,但是對於西取陜州、潼關二地的計劃,徐達、常遇春並不打算放棄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